兒童職能治療參考架構(第四版)

TWD$1,500
- +

簡介:

對於成長過程中遇到障礙的孩童來說,職能治療介入的時間點是影響其人生發展的關鍵,隨著此專業的發展,各種理論不斷更迭。此版納入三個新的參考架構,包括針對感覺處理障礙兒童的STAR參考架構、針對焦慮及憂鬱兒童的參考架構,以及針對自閉症青少年的優勢本位參考架構,並採用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功能、障礙與健康分類(ICF)的語言,擴大本書的應用範圍。此書提供大量案例,輔以簡明的圖表,彙整關鍵的概念,不論是新手或經驗豐富的職能治療師,都能藉由本書大幅精進實務能力!


序言:

「沒有理論,實務只是出於習慣的例行公事。」
Louis Pasteur

當社會改變時,一門專業也必須持續改變及發展以維持其相關性。自從我們撰寫 本書的第一版迄今,發生了許多變化。理論有新的發展、改變及調整,我們所面對的個案與服務種類也改變了。接著,我們的實務工作也受到發表的研究所支持及修改。我們依然深信實務工作必須有理論做基礎且由理論來引導,現在可能比之前更相信如此。我們不能倚賴習慣或直覺來帶領我們。參考架構提供一個將理論知識放入實務工作中的有效工具,可做為服務兒童的職能治療師的一個藍本。因此這一次似乎不需再問是否需要第四版。我們知道需要,而且我們還知道需要提出正在改變的理論以及在之前版本中沒有涵蓋的實務領域。為了保持其相關性,本書也需要發展並納入在實務工作中使用的新知識。

像之前一樣,我們參照本書內容的使用者以及其他專精的審查者之回饋,來重新 組織及更新這個新版本。每一章都更新了,以反映理論與實務的改變,並加入了新的素材。第一部分是當今兒童實務的重要背景知識。將參考架構的結構放在最前面,是因為它仍是本書的核心。第二部分包括各種不同的參考架構。最後一章談到的是應用參考架構時的重要議題。

第四版仍然聚焦於職能,且修正了所有參考架構,納入了與職能和活動參與對一 個有意義的生活之重要性相關的範例。這一版納入了三個新的參考架構,包括針對有 感覺處理障礙兒童的STAR參考架構、針對有焦慮及憂鬱兒童的參考架構,以及針對自閉症青少年的優勢本位參考架構。此版修訂的主要重點是更新所有章節的素材,全面檢視所有內容以反映理論與實務的改變。此外,每一個參考架構都新增了理論支持小節,來反映研究對臨床實務的重要性。

如同之前的版本一樣,此版也希望是教導初學者有關兒童方面的有效工具;不 過,它對於那些想要在臨床實務中增進理論應用的治療師及那些正在找尋新的、合乎時代的介入方法的治療師也同樣受用。本書依舊透過參考架構的結構提供兒童方面的資訊。

在此版中,我們使用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功能、障礙與健康分類 (ICF)的語 言。本書因有結合ICF的語言而對讀者更具吸引力。此語言使得兒童參與生活中有意 義的活動(職能)的重要性成為重點。我們希望不論是新手或有經驗的治療師都能夠 運用本書為他們的實務工作帶來一些新的作法,同時更新他們對於所喜歡的參考架構之知識。我們希望實務工作永遠不會變成習慣,而是透過使用當前的理論而不斷更新。

 
Paula Kramer, Ph.D., OTR, FAOTA 
Jim Hinojosa, Ph.D., OT, FAOTA
Tsu-Hsin Howe, Ph.D., OTR, FAOTA

 

目錄:

作者群 vi 前言 viii 序言 ix 致謝 xi

譯者簡介 xii

 
PART 1  兒童臨床實務的基礎

1 參考架構的結構:從理論到實務 3

參考架構的基本成分 6

理論基礎 6 

前提假設 8 

概念 8 

假說 10

功能—功能障礙連續體 11

功能與功能障礙指標 13

評估指引 14 

關於改變的假說 15 

實務應用 17 

實證 18

總結 18

參考文獻 19

2 發展觀點:發展理論的基本原理 20

特定階段理論 20 

生態理論 21 

獲得學習理論 23

在參考架構中使用發展理論 24

參考文獻 27

3 職能治療關注的領域:與兒童實務相關 29

分類系統 30 

國際功能分類 32 

以職能為基礎的生活面向(活動及參與) 34 

基本身體層面要素 38

情境因素 42

職能治療關注的領域與介入之關係 45

總結 46

參考文獻 47

4 現代兒童職能治療的正規工具 49

批判性推理 50 

有意識的運用自己 51 

活動 52 

目的性活動 52

具治療師設定的目的之活動 54

活動分析 54 

活動合成 55 

活動團體 56

非人的環境 56

玩具 57 

寵物 59 

科技 60 

教—學過程 62

感覺刺激和適應性反應 63

職能 64 

總結 64 

參考文獻 65

5 情境對兒童實務的影響 67

衛生與教育系統中的兒童實務場所 67 

情境與環境 69 

在兒童健康與教育系統中組織派典 70 

治癒派典 70

緩和照顧派典 72 

生態派典 73 

計劃職能治療服務時的情境考慮 73 

家庭 73

和家庭合作 74

轉銜 76 

社會派典與職能治療實務 77 

以治癒派典為基礎的兒童職能治療 77 

以緩和派典為基礎的兒童職能治療 79 

以生態派典為基礎的兒童職能治療 80

將參考架構應用於情境中 81 

健康及教育系統中的家庭與專業之關係 81 

總結 82

參考文獻 83

 

PART 2  一般常用的參考架構

6 艾爾絲感覺整合 ® 參考架構 87

理論基礎 88 

前提假設 89 

學習是大腦的功能之一,它有賴感覺訊息 90 

感覺整合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 90 

成功的整合及組織感覺訊息可產生適應性反應,而適應性反應又可進一步促進發展 95 

感覺整合增進神經系統的可塑性 96 

感覺整合幫助日常活動的參與 97 

主要概念和定義 99

感覺反應 99 

感覺覺知 99 

姿勢控制 102

感覺整合對發展的貢獻之假設 104 

功能—功能障礙連續體 106 

體感覺覺知缺陷 107 

前庭兩側整合與排序缺陷 109

運用 / 動作計畫障礙 111

語言為主的運用障礙 112 

體感覺運用障礙 114 

概念構成運用障礙 117 

非典型感覺反應 119 

評估指引 125

關鍵要素:確認孩童的優勢能力及參與困難 126 

關鍵要素:執行完整的評量 126 

特定評量 126 

關於改變的假說 131 

關於改變的一般性假說 131 

關於改變的方向性假說 131 

關於改變的特定性假說 131 

實務應用 134

遊戲 134 

實際參與刺激、有趣的感覺動作活動 135 

和重要照顧者溝通 136 

產生介入計畫的假設 137 

發展及分級目標與確認結果的量測方式 137 

介入時段樣本 139

個案範例 141 

發展史(家長口述) 141 

發展史(家長口述) 144 

發展史 146

Trevor 的感覺整合與運用測驗分數 147

學士後教育 149 

實證支持 151 

參考文獻 153

7 感覺處理困難的參考架構:感覺治療與研究 159

理論基礎 161 

調節是發展的基礎 161 

關係形成人類發展的基礎 162 

感覺整合對發展有深度的影響 163 

與此狀況相關的概念 163 

感覺處理困難對調節的影響 166 

介入的基本概念 166 

功能—功能障礙連續體 171 

調節 171

關係 171 

感覺處理 172 

評估指引 173 

過程 173 

特定量表 176 

關於改變的假說 177

關於改變的一般性假說 177

關於改變的方向性假說 177 

關於改變的特定性假說 177 

調節策略 177 

實務應用 179 

家長教育模組 179 

案例 186

背景 186 

轉介 186 

顯現的問題 187 

評估 187

感覺反應過度對於在校活動量與注意力的影響 190

穩定姿勢困難對於在教室裡要坐著進行的圍圈時間與桌上活動的影響 190 

體感覺區辨困難對於社交技巧的影響 191 

介入過程中的問題解決 193 

一個治療時段的範例 196

挑戰孩童 197 

進一步進展與持續的臨床推理 197 

施測的標準化量表 198 

臨床評估 198 

家長及自填量表 198

感覺反應過度改善對在學校中的活動量與注意力的影響 198

姿勢穩定度改善對坐著參與教室的圍圈時間及桌上型活動的影響 199 

體感覺區辨困難改善對社交技巧的影響 199 

實證支持 200

總結 201

參考文獻 202

8 神經發展治療參考架構 205

理論基礎 206 

前提假設 206 

基礎理論 206

功能—功能障礙連續體 218 

姿勢張力指標 218 

排列與承重樣式的指標 220 

動作分解的指標 221 

姿勢控制與平衡的指標 222 

協調的指標 223 

評估指引 224 

功能性技巧的全面性評估 225 

姿勢與動作的評估 225

關於改變的假說 227 

關於改變的一般性假說 227 

關於改變的特定性假說 227 

實務應用 232 

神經發展治療指引 232 

介入策略 232 

將神經發展治療融入活動中 242 

擺位與輔助器材 242 

團隊介入 243

實證支持 243 

總結 244 

參考文獻 245

9 幫助孩童功能性擺位的生物力學參考架構 247

理論基礎 248 

前提假設 248 

動作樣式發展自對感覺刺激的反應 249 

維持姿勢的自動化動作反應 250 

發展姿勢中的姿勢控制與技巧發展要素 251 

損傷或功能障礙對姿勢反應造成的干擾 258 

促進職能參與的姿勢反應 262 

功能-功能障礙連續體 262 

關節活動度 262

頭部控制 263 

軀幹控制 263 

手臂動作控制 263 

行動 265 

參與生活活動 266 

評估指引 268

孩童能否抗地心引力全域活動全身所有部分? 269

孩童能否將頭直立起來,且在所有平面上活動? 270

孩童能否將軀幹直立起來,並在所有平面上維持穩定? 271

孩童能否置放、維持及控制他 / 她手的位置? 272 

孩童能否在空間中的任何平面上移動? 274 孩童能否行走、爬行、匍匐前進或翻滾到一個想要去的目標? 274

孩童能否成功咀嚼及吞嚥食物而不致吸入? 274 

孩童能否坐在馬桶或便盆上解便? 275

孩童能否使用開關操縱一個科技輔具? 276 

哪些個人因素可能限制或支持器材的使用? 277

當孩童被擺位在一個裝置上時會參與哪些活動? 277

該裝置是否有助於生活及社交的參與? 277

物理、文化及社會環境因素對輔具的有效使用是支持或阻礙,反過來又是如何?277

關於改變的假說 278 

關於改變的一般性假說 278 

關於改變的方向性假說 278 

關於改變的特定性假說 278 

實務應用 279 

將徒手操作轉換成擺位 280 

座椅系統的考慮 280 

俯臥站立架 280 

環境及感覺因素 282 

對使用輔具裝置的態度 282 

團隊合作 283 

深入討論生物力學介入 283 

核心穩定 284 

俯臥站立架 302 

功能性技巧 303

擺放、維持及控制手部位置的能力 304

在空間中行動的能力 304

滑板 305 

三輪車 305 

輪椅 306 

餵食能力 307

坐在馬桶或便盆椅上解便的能力 308 

啟動一個科技輔具開關的能力 308 

使訂製擺位器材更易取得 309 

個案範例 310

實證支持 314

總結 314

參考文獻 315

10 視知覺參考架構 319

理論基礎 320 

前提假設 320 

發展觀點 322 

主要概念 324 

動態理論 329

功能-功能障礙連續體 331 

視覺接收技巧 331 

視覺注意力 331 

視覺記憶 332

視覺區辨 332

視覺空間技巧 334 

視覺動作整合 334 

評估指引 337 

篩檢 337 

視覺空間評量 339 

視覺動作整合評量 339 

關於改變的假說 341

關於改變的一般性假說 341

關於改變的方向性假說 341

關於改變的特定性假說 342

實務應用 342

矯治策略 344 

認知策略 345 

環境調適策略 347 

代償策略 349

個案範例 349 

實證支持 350 

總結 351 

參考文獻 351

11 教-學參考架構:促進學習的四象限模式 (4QM) 357

理論基礎 357 

促進學習的四象限模式 358 

假設 359

界定 361 

基礎概念及定義 361 

概念與定義 362 

理論假說 371 

功能—功能障礙連續體 372

評估指引 375

關於改變的假說 377 

關於改變的一般性假說 377 

關於改變的方向性假說 378 

關於改變的特定性假說 378 

實務應用 378

實證支持 379

案例 381

參考文獻 388

12 動作技巧獲得參考架構 391

理論基礎 391

動作控制、動作學習與動作發展 392

前提假設 393 

動態系統理論 393 

學習理論的原則 395 

功能-功能障礙連續體 403 

功能指標 404 

功能障礙指標 404 

評估指引 405

孩童 405

任務 406 

環境 406 

孩童、任務與環境的互動 407

關於改變的假說 407

關於改變的一般性假說 407 

關於改變的特定性假說 408 

實務應用 408

案例 413

職能治療評估 413 

觀察任務表現 414 

美術作業 414 

目標及次目標 416 

介入 416 

體育 418 

實證支持 420

總結 421

參考文獻 421

 

PART 3  聚焦式參考架構

13 發展書寫技巧的參考架構 427

理論基礎 428

前提假設 428

Gardner 的多元智力理論 428 

分散式動作學習基模理論 432 

最佳挑戰點 433

界定 436

功能─功能障礙連續體 437

在圖畫活動中使用符號 437 

抓握 437 

使用書寫工具 438 

書寫可讀性 439 

評估指引 440 

篩檢與訪談 440 

標準化評量 442

解釋並發展一個介入計畫 443 

關於改變的假說 443 

關於改變的一般性假說 443 

關於改變的方向性假說 443

關於改變的特定性假說 444

實務應用 444 

個案範例 449 

實證支持 456 

參考文獻 458

14 促進社會參與的參考架構 461

理論基礎 462 

照顧者與孩童之間的互動 462 

照顧者與有身心障礙的孩童之間的互動 463 

習慣與常規的發展 464 

為有身心障礙的孩童發展習慣與常規 465 

同儕間的社會參與 466 

有身心障礙的孩童:同儕間的社會參與 467 

支持社會參與的動態理論 468 

功能—功能障礙連續體 469 

情緒調節 469

習慣與常規 469 

環境支持 471 

同儕互動 473 

評估指引 475 

評估孩童的社會參與 475

評估照顧者在提升孩童社會參與時所需的支持 476

關於改變的假說 477 

關於改變的一般性假說 477 

關於改變的方向性假說 478 

關於改變的特定性假說 478 

實務應用 479 

指導或諮商照顧者 479 

團體及家庭介入 481 

促進孩童的情緒調節 483

增加孩童和同儕的社交參與之以職能為基礎的團體 483

個案範例 485 

實證支持 490 

總結 491 

參考文獻 491

15 自閉症者的優勢本位參考架構 496

理論基礎 497

假說 497 

自我決定理論 498 

理論假說 502

功能─功能障礙連續體 503

自主 504 

效能 504 

關係 505

優勢本位觀點中的治療師行為 505

評估指引 507

關於改變的假說 510

關於改變的一般性假說 510 

關於改變的方向性假說 510 

關於改變的特定性假說 511 

實務應用 511

個案範例 513

實證支持 518

參考文獻 519

16 有焦慮及憂鬱的學齡兒童參考架構 523

理論基礎 525 

發展心理病理學 525 

正向青少年發展 527

功能—功能障礙連續體 530 

教室中的社交參與 530 

調適適應技巧 532 

學業能力 532

評估指引 534

觀察本位評量 535 

自述式評量工具 535 

團隊本位的評量表 536 

關於改變的假說 536 

關於改變的一般性假說 536 

關於改變的方向性假說 536 

關於改變的特定性假說 537

實務應用 537

目標設定 537 

使用活動與職能 538 

團體介入 539 

個案範例 540

實證支持 546

總結 550

參考文獻 551

 

PART 4  總結

17 真實世界中的參考架構 557

說明參考架構 557 

治療兒童的藝術 560 

參考架構的另類應用 562

單一參考架構 563 

多重參考架構 564 

依序使用參考架構 565 

平行使用參考架構 566

合併使用參考架構 567 

規劃新創的參考架構 567 

總結 569

參考文獻 569

索引 571

  • 商品貨號:9789863684633H
  • 出版社合記圖書
  • 出版日期:2023-07-10
  • ISBN:9789863684633
  • 頁數:600
  • 尺寸:26.7 x 19.4 cm